坐公交车日了两个小
国务院机构改革不妨借鉴德国经验🈲《坐公交车日了两个小》🌦“根深之树不怯风折,泉深之水不会涸竭”。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事业,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;尊重人民主体地位,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,是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前提;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,鼓励并及时总结基层群众的实践创造,是成功推进制度创新的宝贵经验。30多年的改革历程,就是一部亿万人民用实践和智慧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诗。而且,这部史诗还在续写中。正因为顶层设计呼应了基层群众的意愿,对接了基层的探索,在“顶层”与“基层”的良性互动中,改革才不断取得突破,蹄疾步稳地向前推进。改革走到今天,在林林总总的硬骨头和险滩暗礁面前,我们没有其他捷径便道,唯有老老实实问政于民、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,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寻找答案、求得真知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,习总书记关于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、有机结合的重要论述,对于指导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,牢记改革为民的出发点,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,找准改革的着力点与切入点,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,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
有学者认为生活美学的提出是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必然结果:20世纪的中国美学,从对西方超功利美学的引进开始、到美学大讨论中对人的实践的讨论、再到生活美学的兴起,这一美学史的发展表明美学在不断向具体的、活着的、小写的人落实和生成。从美学史角度对生活美学的这个历史定位,笔者基本赞成,那么,生活美学为何在新世纪得以全面出场呢?,伦理思想史和人类的道德实践都证明,反映论式地理解道德,是远远不够的。如果只是这样去进行道德教育,就会把伦理学和道德教育简单化、技术化。其实,中国古代学者早就看到了其中的弊端。孔子所说的“大德不逾闲,小德出入可也”,不是对自己的,而是对别人交友时的要求。即是教人的“与人之道”,并不是“自处之道”。孔子的意思是说,与人常宽,自处常严,或“与人不求备,检身若不及”。这是修身之要道,“是故,孔子教人,罕言心性,谨之以言行,约之以笃实,而心性之功在其中矣”。
【編輯:Aeimi】
相关新闻
- 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2023-05-30 12:05
- 国企如何才能对审计“敏感”起来 2023-05-30 12:15
- 中国如何跨越“中等收入陷阱” 2023-05-30 11:32
- 土地制度改革是城镇化绕不开的难点 2023-05-30 11:48
- 中国梦:滴水归大海 才会有澎湃 2023-05-30 11:50
相关新发布
- 论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思维 2023-05-30 11:29
- 中国为什么需要建设国家意识形态? 2023-05-30 11:27
- 日本政治转型的四条经验 2023-05-30 11:43
- 公开“三公经费”不能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 2023-05-30 11:53
- 朝鲜射星合法性之争:安理会决议无法约束朝鲜? 2023-05-30 11:40